在蚂蚁IPO前夕离职的天宇
世界Art
本文是南方周末《非虚构写作课程》的作业4。
一
2020年7月21日凌晨,难以入睡的天宇在床上辗转反侧。在这没有灯光的房间中,他不时解锁着身边的手机,这屏幕在黑暗中显得额外刺眼。在这刺眼的屏幕上,显示的是一封邮件,标题是——《蚂蚁金服正式启动IPO流程》。这个消息几乎对于所有人都是意外的,彼时论坛铺天盖地的都是“下周发邮件”的调侃,谁都没想到蚂蚁的IPO来的如此之快。
这次IPO的启动像一颗炸弹,在人群中激起了不小的反响,其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蚂蚁的员工,据调查,蚂蚁员工的持股比例为40%。一时间,杭州黄龙时代和Z空间充满欢呼,成都C空间和上海S空间沸腾雀跃。而尚可算仍在Z空间工作的天宇却没有丝毫开心,因为此时在面前的并非是一个“结果”,而是一个“选择”。
因为早在三周前,他便提交了离职流程。明天,就是这离职的最后一天。
而这个“选择”则在于——离职的流程,是可以撤回的。
二
回想过去几个月的经历,天宇觉得就像是在坐山车一般。先是一手研发的引擎在新春五福项目大获成功,获得了最高绩效;然后是突如其来的劳心伤财的生活感情问题让他疲惫不堪;存款近乎清零终于解决后,努力撰写的技术分析文章大受好评,Leader的大力支持也预示着未来P8可期;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团队的巨幅调整,只身和某个团队竞争了一年多的他要求被收编到对方团队。
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,而他,来到这里已经两年了。
“我从未想过离职,但这次实在是太过分,碰到了我的底线。”他是这么和同事说的。在支付宝的这两年,他认识了很多靠谱的朋友,事业也突飞猛进,但这次调整无情打碎了这一切。即便如此,他的第一选择也并非是离职,而是转岗,但这转岗的计划转瞬又被另一个调整打碎。
因压力而不满,因公正而不满,因屈辱而不满,也因这两年杭州房价飙升而不满。在无数次纠结后,他终于联系了微信的内推,并通过十轮面试接到了Offer。在接到Offer的当天,他便开始了离职贴的编写,这就是后来内网爆火的《阿里巴巴不再需要年轻人》。
“要说没有泄愤的私心是不可能的,但作为一个标准的INFP,想要反抗现在广泛存在的不公也确实是主要的。”在发了贴后,他向某些关系好的同事解释道。即便是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,只是打工而已,但他对不公的愤恨却从未改变。
当时做出决策的他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尽善尽美的选择——既没有违背自己的信念,在世俗利益上也没有损伤多少。直到这封邮件的到来。
三
天宇开始了“计算”,相比于白天还在意气风发的理想主义状态,夜里的此刻他却十分世俗和功利。计算对于他而言是轻松的,从小的贫穷以及即便是富裕了一些后,母亲对钱的执着和斤斤计较,让他对这种计算深恶痛绝,但却又讽刺性地颇具天赋。
为了计算,他起身打开了电脑,建了个表格,这符合一贯的严谨。他一边搜索着各种论坛上对蚂蚁期权未来价值的讨论,一边用计算器不同状况下跳槽后和留下来的待遇,一边计算,一边将这些结果填入表中对比。虽然内心不愿相信,但对比的结果却是客观而精准的——如果选择跳槽,他一年将至少损失五十万,最坏情况下,他将损失一百万。
“没有后路,也没有后盾。追求理想,理想,需要钱。钱,越多越好,越快越好,不知道还能活几年,得快。”在精密的计算、看到结果之后,他的第一个想法并不是如何决策,而是一个现实。而这个现实很简单,虽然一直不愿意面对和倾诉,但却是切实存在的——安全感,无力感,对钱的渴望,尤其是存款所剩无几的现在。
对贫穷的恐惧、对生存的焦虑从未离开过他,也是无法掩盖的。所以他动摇了,并且这个动摇并非没有正当性。事实上从外界看来,就算是是现在撤销离职也不会对他的“信念”有任何影响。就在他告知同事们自己要离职的消息后,收到了很多鼓励,但也收到了不少挽留。有不少的别的部门的同事邀请转岗,甚至有邀请过去当Leader开拓新业务的。
“要说没动心那是不可能的,毕竟对于我而言工作成就感是现在最容易获得的快乐了,但是......”在和同事讨论起挽留的时候,他犹豫了一下,随之沉默。而就在此刻,他打破了这沉默,而是打开了邀请他当TL的那个同事的钉钉窗口,输入了一些文字。但在想点击发送的那一刻,他迟疑了,“理想和现实”、“利益和尊严”的矛盾再次他脑海中产生了,和这矛盾一齐迸发的是无数的词汇——
现实,尊严,理想,利益,大局,自我,压力,捷径,舍弃,保留,无畏,谨慎,渴望,隔绝,肉身,灵魂,手段,神圣,肮脏,分裂,算计,真诚......
之后,他失眠了。
四
在大约一个月前,也就是即将提出离职的前两周,天宇曾去了广州、也就是他即将入职的微信所在的城市旅游。在这次的行程中唯一让他印象深刻的并不是美食,更不是白云山,而是一个在当代艺术馆举行的展览,其中有一个影像作品是黎朗的《某年某月某日》。影像作者采访了不同地域、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的青年们,他们口述的“梦想、现实、矛盾、选择、坚持”令天宇十分动容,甚至当场泣不成声。
而就是失眠的现在,他回想起了这个展览,由于ADHD和强迫思维,他经常在思考重要文的的时候走神,但这走神之中却总有着关联,这次也不例外。他认为自己和那些青年没有实质的区别,在矛盾存在的状况下,他需要借助过去的经验,想清楚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,才能得出最后的决策。
那么什么是他的梦想呢?在和他人叙述的时候,他说过很多,比如成为作家、做独立游戏、表达理念、关怀边缘群体、为历史的承受者发声。但真正的梦想只有他自己清楚,而且只有一个,那就是——
成为英雄。
他想成为英雄,这并非是孩童的臆想,这是他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信念,这也是他大部分的决策看起来都非理性、却又总有着某种一惯性的原因。英雄要有尊严,所以一切尊严优先;英雄不畏强权,所以宁愿自损一千伤敌八百;英雄要成为焦点,所以总是渴望做出大成绩;英雄要付出代价,所以他总是在不断失去。
这显然是一种执念,他也明白这执念从何而来——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幸。他可悲得继承了母亲“我不能让他人小瞧”的悲愿,却在阅读了众多文学作品后,尽力抛弃了这愿望中的功利和世俗,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理想主义者。他曾经怨恨着这一切,但这毕竟已然成为了一种信念。如果说这执念是加在人生幸福上的一把锁,那么他早已将这把锁的钥匙扔掉了。倘若失去了这种执念,其人生仅剩一片虚无,可能下一瞬间便是自杀,这当然也符合“英雄的代价”。
“那么这一刻,就是最佳的舞台了吧。”他终于想清楚,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。
26岁,P7,两年绩效全部最高,入职一年光速晋升,支付宝3D大梁之一,技术强,尽职负责。这样的年轻人和腐朽的体制对抗,经历没有半分虚假,本就足够引起共鸣,但如果说是成为英雄,也确实还差了一些什么,这差的就是“代价”。
从这个角度来讲,这封IPO的邮件就不再是引发痛苦、焦虑和悔意的根源,而是“成为英雄”那绝佳的代价,它提供的正是所有英雄的故事中最为动人的——带有悲情的荒诞性。并且这荒诞性加上“两年前从B站离职后B站就上市”事实相加,更是加上了一层绝妙的戏谑。
五
在这漫长的思考中,窗外迎来了破晓。彻夜未眠的天宇此刻却毫无困意,因为他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一切,即便是这“英雄”的扮演终是一时的谈资,也终将结束,并且在结束后可能也会有悔意。
但没有关系,因为他过去的人生始终是这样做的,始终是“做出选择,付出代价,即便后悔,绝不回头”。
在简短的洗漱后,他最后一次坐上了通往蚂蚁Z空间的车,这次没有选择拼车。在不久后,那篇离职贴引起了爆发式的讨论,也让他认识了许多的朋友,这也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。
而在最后,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。三个月后,新闻里传来了蚂蚁终止IPO的消息,他心中瞬间五味杂陈,却也没有了更多的波动,只能在心里自言自语:
“可能,这就是人生吧,不可预料,充满戏剧性,充满荒诞,充满讽刺。”